广东踏信冷链公司在全国部分城市与近百家物流公司建立了长期可靠的联运关系。实现了物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在解决货物快速分流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门到门配送服务。为了促进市场竞争能力、强化公司管理和提升企业形象,不断的学习前沿物流模式优化企业管理资源。多年来,公司很多员工都经过现代化物流理论与运营的培训,并且长期从事车辆调度和运输管理业务,熟悉物流市场运作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物流操作经验。以诚信、热情、优质的工作为各大企业服务,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去年底,《“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引起了冷链物流业内和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可以说,这是我国冷链物流业多年未有也是多年期盼的一个重要的***行业规划,随后,重磅政策持续加速落地,行业景气度呈历史新高且仍将持续。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作出系统安排;随后,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分析人士称,国家对冷链物流的支持政策持续加码,有利于市场集中度提升,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以及疫情催生的爆发式需求,冷链行业迎来了强劲风口。
冷链物流的未来及当前的差距
图片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我国的冷链物流近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国际冷链物流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这一差距,恰恰也就是我国冷链物流的未来所期。这一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就是基础设施不足。截止2021年底,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基本达到85%以上,而我国只有19%;其中,预冷果蔬占比一般为10%,而发达国家高达95%-****。
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表面看,似乎只是冷链的供给侧跟不上需求侧,而究其底蕴,问题就出在冷库、冷藏车等冷链基础设施上的数量少、质量差。正因如此,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行业性工作,已被国家提到了新时期乡村振兴的高度。2021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建设。
其次是行业集中度偏低,随着生鲜电商的日益普及,虽然目前已出现了以顺丰冷链等为代表的行业**企业,但还没有出现一家可以与国际冷链巨头相媲美的企业。
三是尚未真正形成“从农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以生鲜农产品为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2.13亿吨,其中占比*大的是生鲜农产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可以反映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
由于农产品产地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全程冷链至今尚未在全国形成。 所以,如今很少看到有装满农产品的冷藏车在路上跑,更多的是蒙得严严的大棚车,俗称“冷链伪军”。这方面,欧美各国的做法,不仅值得我们“睁眼看”,更值得我们“拿来”。这一全程冷链,不仅包括温控这一冷链物流的基本要求,还包括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农药残留物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具有管理的系统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由此才可以*终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冷链物流全过程的农产品安全控制与管理。
不谋长久者难以谋一时
我国冷链物流*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运输的对象是肉类、禽类以及水产类等,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步形成了了现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行业。现代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不长,但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却十分丰富,汲取这些经验和教训,及早看到行业未来的发展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重磅政策的连续落地,则是在行业大背景下,对未来五年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进行的准确研判和预判。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冷链物流存量市场的研判
对冷链物流发展的研判,其基础就是建立在对冷链物流的存量市场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上。而过去多年乃至目前,冷链行业*大的发展短板,恰恰就体现在对存量市场的盲目投入和争夺上,当前超过80%以上的冷链物流企业还一直在盲目的争夺存量市场。
什么是冷链的存量市场?大体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餐饮连锁、商超连锁等带来的冷链业务订单。众所周知,效率、质量、成本永远是冷链物流行业相互矛盾的三要素,三者之间只有相对的平衡点,而每个甲方企业对平衡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都是在不断压缩冷链物流费用;但是,成本太低了,就要在效率和质量方面做出牺牲;物流费用也终究是有底线的,当甲方客户开始一味地通过低价招标开始压榨冷链物流费用时,效率、质量、成本三者之间的平衡生态就会被打破。在过去很长时间,由于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都在抢夺所谓的存量市场,这就导致冷链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达不到冷链物流企业增长的速度,而当大家发现这个市场盈利开始变得困难时,这个市场其实已经变成了“红海”市场。
二是对冷链物流未来增量市场的预判
过去,一提到冷链市场,人们的目光首先看到的就是市场上冷柜里的商品,此外,还有农贸市场上的生鲜农产品。但是,这种理念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了。
首先是进口冷链食品风头正劲。随着进博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进口冷链食品市场这片昔日的蓝海,如今一些冷链企业已经开始拔锚起航。据统计,2021年我国进口食品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即便在疫情影响下,肉及肉制品进口量仍达到991万吨,同比增长超60%,水产品进口量550吨,乳制品进口量337万吨,同比增长10.2%,水果进口量630.2万吨。按照6%的平均冷链物流费用来算,进口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接近500亿元。我们有理由相信,进口食品冷链作为新兴的存量+增量市场,后面的发展一定会更快。
其次是电商冷链供应链的常态化。
**肺炎疫情给电商冷链供应链带来的巨大影响不容小觑。它不仅让更多的消费者包括过去从来不碰网购的老年消费者,加入到了生鲜食材网购大军,并为未来更为广泛的餐饮食材供应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冷链物流一定会是食材供应链企业布局的重心。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长久者,不足以谋一时”。对于一家冷链物流企业来说,若不能够看到全局并从长远利益的角度来谋划自身发展,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处处碰壁,而且将总是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不但不会有什么领先优势,而且很可能会是短命的企业,甚至被行业发展的大潮淘汰出局。
新基地 新基建 新模式
正是基于对冷链物流未来发展的这一科学研判和预判,去年12月13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领导张江波透露,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高质量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国家发改委将着力打好“三个强化”组合拳,一是强化战略定位,二是强化整体布局,三是强化政策支持。
高层已经定调,方向已经指明,道路已经开通。今后对于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者和未来的后续者来说,就是如何将国家的顶层设计变为具体的行动。那么,在实践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发展方向应该如何体现呢?笔者认为,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新基地、新基建、新模式。令人欣慰的是,已开始实施的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已经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此基地非彼基地
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张江波指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将推动形成国家层面的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撑构建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助力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即建成“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融合联动的冷链物流运行体系。